《大圓滿龍欽寧體前行誦文.遍智妙道》 五加前行
《大圓滿龍欽寧體》是大伏藏師吉美.林巴尊者在淨觀中,從龍欽巴尊者處領受的大圓滿伏藏,近代傳至貝諾法王,再傳予堪組透美仁波切。《龍欽寧體》( Longchen Nyingthig:The Heart-essence of the Vast Expanse) 又翻譯為《龍欽心髓》,是不丹佛教寧瑪派最廣大的修行,同時也流傳於藏地。此法完整地涵蓋金剛乘,從前行開始,然後進入正行「生起次第」、「圓滿次第」、「大圓滿」。
前行包含了「外」、「內」兩部分,外前行,要體認的是:(1) 暇滿人身;(2) 壽命無常;(3) 輪迴過患;(4) 因果不虛;(5) 解脫利益;(6) 依止上師。了解佛教的基本價值,此六項是所有佛教的共同特點,因此稱為「共同」或「外」。外前行 / 共同前行最主要的目的是將心轉離輪迴。
內前行是:(1) 皈依;(2) 發菩提心;(3) 修持百字明;(4) 供養曼達;(5) 上師瑜伽。「皈依」是學習如何依靠佛、法、僧、上師,透過它們來啟迪我們內在智慧,「發心」則是強烈希望帶領一切眾生達到圓滿解脫的證悟之心,「百字明 / 金剛薩埵」淨化過去惡行產生的業果,「供養曼達」累積在學佛的道路上所需要的福德、正面能量,「上師瑜伽」是學習如何將自心與上師的心合而為一,擁有同樣對等的大智慧,上師與弟子間清淨的心靈連繫是金剛乘最根本的基礎。
接著進修正行的「生起次第」。生起次第有三個根本「上師、本尊、空行」,外修「上師瑜伽」 (前行中已修),本尊修「忿怒上師馬鵬熾燃」(包含護法),空行修法則為「伊喜措嘉佛母」。經由觀想四周為清淨佛土,旁人為空行勇父母、菩薩,自身為佛並且持咒念經,透過人為造作的過程來培養正面習性,弱化累世的煩惱經驗,強化與證悟者對等的清淨體驗,發展出完整的證悟觀。
「圓滿次第」則透過身體的姿勢、氣息吐納,來調整身體的細微能量,讓內在的心靈層次更接近圓滿。
而最後,心的本性由上師剎那指出,認知自性「大圓滿」的直接體驗。
此法不僅完全包括了三士道次第,而且具有殊勝要點,包含一切顯密修要,並且具有持明傳承殊勝之加持。因此,諸欲解脫者必須實修。
實修次第
- 不共前行 / 五加行 :(一)皈依大禮拜;(二)發菩提心;(三)修持百字明淨化;(四)供養曼達累積福德;(五)上師瑜伽。
- 五個加行,每個加行各修十萬(需各再補闕一萬);所以每一個加行總共要累積11萬遍。
- 參加「加行班」,則由該班人數去分攤每一個加行的十萬遍「共修」;而每個學生則要各自補闕一萬遍的「自修」。舉例:「 A 班有十人,皈依大禮拜應作十萬遍,分攤於該班人數身上,「共修」部分平均一人約作一萬遍大禮拜。再加上「自修」一萬遍,每人合計約兩萬次左右。」透過團體供修的方式來完成加行的次數,能提高成功機率,速度也比較快,容易凝聚修行氛圍。